他们在云端科学接力于是这所村小有了“魔法”!
时间: 2024-03-27 10:34:44 | 作者: 开云棋牌平台官方
3......2......1......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只听见一声脆响,一枚由塑料瓶制作的水火箭直冲升天,在到达一个高度后,水火箭短暂停留,红色的降落伞在火箭顶部徐徐打开,然后缓缓落地。操场上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在他们眼中,面前的老师俨然是一位“魔法师”。而这一水火箭视频早已走红网络。
师叫张建涛,是河南一名乡村科学老师,在过去一年里,他利用短视频自学并实现了上百个实验,领着学生拿下59个奖状奖牌。他说,每一次做实验时孩子们眼里都有光。他把科学实验视为点亮孩子们科学梦想的载体,“培育学生的素养要从小抓起,培养他们科学兴趣爱好的同时,点亮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类似张建涛发布的科学实验视频还有很多,抖音上共有473万个科学实验相关视频,累计时长为1629万分钟,按每堂课45分钟计算,相当于36.2万节实验课。这些视频已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科普力量,不仅推动科学教育方式的变革,促进学习传播科学热潮的形成,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弥合了城乡的教育差距。
2021年,张建涛还是河南信阳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的数学老师,因为所在学校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想用一些书本外的东西陪伴他们,在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后,他开始在抖音学习其他创作者的科学实验,将水火箭、狮吼功等实验搬进课堂。
相关科研实验的成本不高,“像水火箭(由饮料瓶做成)的成本最低只要八毛钱。”除了水火箭,还有用废纸盒、易拉罐组装的空气炮、用垃圾桶做成的无人机、以及利用摩擦起电原理设计静电章鱼实验......张建涛用平日收集的“废品”制成道具,把科学课上的妙趣横生。“每次做实验,孩子们会奔跑,会欢呼,眼神中也是有光的。”于是他主动请缨,开始做专职科学老师。
用实验点燃孩子们好奇心,再细致讲解其中科学原理,让他们亲眼见证科学力量的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这是单纯书本不具有的效果。一位小学生在张建涛实验的感染下,也在家里尝试造水火箭,他母亲说,“这可能就是这届孩子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教育学家袁振国曾指出,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作为结果的知识是持续不断的发展更新的,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现代教育观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
中小学学生对于科学的持久热情,是实现科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除了课堂上的科学知识传授,更一定要通过各种科普类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实地参与科学之中,亲身感受科学的奇妙。在张建涛看来,培育学生的素养要从小抓起。“我要坚持带他们做手工,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科学兴趣爱好的同时,点亮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争做科学一代人。”
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还有很多。抖音发布的《2023抖音科学实验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抖音上共有473万个科学实验相关视频,累计收获492亿次播放。
科学实验类短视频在抖音快速成长,正日益发挥着“云课件”的作用,助力科学教育。抖音上深受网友欢迎的十大科学实验,包括@不刷题的吴姥姥用流水和乒乓球演示伯努利现象,@夏振东讲物理自制雷电法杖讲电流,@物理实验梁老师还原了烟雾瀑布,@朱向阳物理实验做出了纸杯留声机,@道理学趣味物理实验演示静电章鱼等。
其中,@夏振东讲物理是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三中学的一名90后物理老师,他演示特斯拉线圈的视频在网上火爆,获得大量关注。视频中的他身披黑色斗篷,手持用线圈制作的雷电法杖,随着咒语的念动,这只法杖与讲台上的电灯之间不断出现明亮清晰的闪电,教室里随之沸腾。夏振东个人也不断“出圈”。
在海量科学视频汇聚下,短视频平台也给各地科学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高效交流的场域。
例如,水火箭实验引得全国各地的老师纷纷来学习并发布相关视频,《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水火箭相关视频总数同比增长789%,发布该类视频的老师同比增长62%。这些老师们日常也互相学习借鉴实验制作的思路,2023年抖音科学实验搜索数据同比增长230%。
张建涛并没有专业的科学背景,凭着钻研,他的很多实验制作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学到的。他跟着王印老师学习制作水火箭,关注唐守平老师的静电实验,狮吼功则是受到江西物理老师朱向阳启发。抖音上的一些科学实验短视频,还被其它学校的老师出成考试题。如此种种,俨然成为一场科学启蒙和传播的接力。
还有老师因为这些科学视频的链接,进入了线上的科学交流群中,切磋碰撞,汇聚智慧,科学的热情打破时空和地域传递着。短视频平台上诸多的科学实验,也是科学老师们学习探索的精神动力。张建涛就曾提到,制作水火箭的过程并不是特别容易,刚开始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受惠于短视频带来的知识助力后,张建涛想继续把这种科学传播接力下去。他把自己的相关视频做成系列集合,分享给更多人去探索。去年,他的学校专门建了个校级科技馆作为“科研实验基地”,给予他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张建涛也开始带动周边学校做科普。
教育普惠是一个恒久命题。时至今日,城乡教育差距任旧存在,如何弥补城乡教育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公平需要持续探索和努力。而从大大小小科学类实验活动的举办、参与和获奖学生情况,能够准确的看出这种差距在科学教育层面尤为显著。
弥合差距,是需要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今年5月份,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针对一些地方和中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师资配备率低、缺口大,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等问题,指出要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意见》还特别提到,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推动全媒体传播,优化数字智慧平台,丰富科学教育资源。
身处乡镇偏远地区,张建涛们没有囿于简陋的条件,反而成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内容各异的科学实验,让留守儿童也能种下科学梦想的种子。短视频平台则参与到这种教学改革探索中,为身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等量的学习窗口,在减少教育不平等,填补城乡教育鸿沟上起到了助力作用。
实际上,科学素养不再是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专属,而逐渐上升为每个社会公民一定要具有的能力与素质。科学逐渐被定位成全民性知识普及的工具,走进寻常百姓的身边,走进中小学课堂,科学教育的目标和领域逐步扩大和延伸。
科学传播则已经从自上而下、被动式传播,转变为公众参与、主动汲取知识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转变的背后,短视频平台起到了推动作用,各类科普短视频创作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普的有效性,并建立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全方面提升大众科学素养上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社会化媒体,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优势已渐渐呈现出来,其趣味性、融合性、互动性有助于扩大科学传播的广度与参与度,并连接了不同背景的科学传播者,让多元类型的科学知识流动起来。
科学知识与短视频的结合,打破了科学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慢慢的变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参与到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作中,人们以社交为纽带进行共享 ,为科学传播的生动化、高效化与普惠化发展创造了实现的可能性 ,让知识惠及更多人。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张建涛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他也开始琢磨如何把科学课更深入的推广。“在教孩子们做实验的时候,我自己也在想一个问题,我现在教的也许不是学生,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我要帮助我的孩子,迈开走向科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