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落地山东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03-13 09:01:49 | 作者: 检测设备
2022年1月,住建部提出:要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探讨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
近日,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围绕“智能建造”,提交了《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提案。
自1978年以来,我国建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近20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从3.8%增加到了7%,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迅速增加的支柱产业。
但庞大的行业规模下,我国也同时面临劳动人口老龄化,建筑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根据《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当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560万人,比2019年减少517万人;农民工平均岁数41.4岁,比2019年提高0.6岁。建筑业亟需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表示。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步实现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也正在悄然到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长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就“关于快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建议”介绍了山东目前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发展机制不健全、二是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三是市场主体动力不足。
2021年7月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等12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了建筑业高质量的发展趋势。就相关措施内容,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介绍说:“下一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针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具体政策措施,健全与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工程监管服务机制。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土木建造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育壮大新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推动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目前碧桂园集团在全国已布局多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位于山东潍坊诸城的翘楚上城项目是碧桂园在山东省首个住宅应用试点项目和智能建造师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该项目涉及建造机器人六大类,这些机器人依据产品线划分,按项目全周期施工进行穿插,包括测量机器人、打磨机器人、清扫机器人、整平机器人、智能布料机器人等。同时作为山东首个智能建造师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5支智能建造机器人队伍,针对性开展建筑机器人应用的多项试点。
通过智能建造师对操作面板的控制,机器人可自动化地完成相应的施工作业,包括混凝土修整、地坪研磨、外墙腻子喷涂、地砖铺贴、地库抹光等复杂的施工任务。科技的力量正在转化成高效的生产力。
来到翘楚上城5号楼,于师傅正在机器人控制面板上输入房间的测量数据,与此同时这个拥有着小巧身躯的测量机器人立马生成了报表,摇晃自身灵活的脑袋围着房间周边转了三四圈圈,两分钟就完成了单个房间的实测。
长年做测绘工作的于师傅刚开始对测量机器人并不完全信服。他认为,“机器人的系统是人工输入上去的,不够变通,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没办法比”。
但今年1月份一场人机竞赛,完全颠覆了于师傅对这款测量机器人的看法。1月15日,这款测量机器人在翘楚上城项目部正式投用。为了验证机器人的测量效果,次日,在项目全体技术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于师傅和测量机器人展开了一场“人机拉锯战”。结果于师傅惜败机器人,该测量机器人依据工程应用测试功效为人工的2到3倍,测量精度在±1mm内,作业效率与测量准确率均优于人工。
“机器人的小脑瓜儿还是好使”于师傅开玩笑地讲道,也是通过这场人机比拼,于师傅和这款测量机器人成了项目上最好的搭档,小机器人对他也是“形影不离”。
来到另一个房间,项目技术部的张师傅正在操作着一个“大高个”进行天花打磨,它缓缓移动着自己高高的脖颈,仔细地打磨着天花的每一处角落,所到之处都是整洁无痕。眼前这个“大高个”便是翘楚上城的另一款天花打磨机器人,由它完成的天花打磨,累计作业量已超越了1000平方米,它已经和张师傅搭档了有2个月的时间。
据介绍,以1000平方米施工面积计算,传统施工需要3名至4名工人持续工作8小时才能完成,但采用天花打磨机器人只需要1个人,7个小时即可完工,效率提升近3倍。
张师傅告诉我们:“以往天花板打磨工序会掀起大量的粉尘飘散,作业后地面也会留下厚厚的积灰,如果不带好防尘面罩,工人们很可能被呛得呼吸急促。但有了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的参与,不仅打磨效果好,打磨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且其自带的集尘装置可实时同步收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避免了低能见度造成的安全风险隐患以及对空气的污染,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建筑工人“职业病”的风险。”
主抓翘楚上城智能建造机器人应用的负责人王海俊说:“智能建造的实施能对工程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来进行全方位赋能,促进工程建造过程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同。同时机器人的应用,也提高了项目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如今,利用智能建造机器人完成建筑中危险系数较高、繁重、重复等的工序,在碧桂园的不少项目中已得到应用,积累了大量的落地经验。
截至2022年1月底,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有20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直辖市与自治区)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3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平方米。
智能建造机器人的运用使得现阶段施工环节复杂、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有了较好的改善。通过建造方式基本形式的改变降低了资源浪费、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安全生产的能力,让工友从繁重的纯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的完成用科技赋能建造。
2022年1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全力发展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从追求快速地增长转向追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5个方面入手,逐步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碧桂园将继续响应国家智能建造号召,积极地推进机器人建房的试点工程,将“拆解一栋楼”的试验稳步推进,通过科学铺排施工工序让建筑机器人像流水线生产一样施工作业。
“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不仅是长远目标,更是必达使命。正如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所设想的,“过去是工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电话: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